還記得這部好戲嗎?

在這快速變動的年代 如果"人間四月天"擺到現在上演

還能創造"著摩"現象嗎?

我不知道 但這部戲 留給我的感覺 就是雋永 就是經典

即使已經過了15年~

 

當年我也是著摩者之一:

守著電視劇跟著男女主角愁過他們的愁 思慮過他們的思

流下眼淚 呼出嘆息

聽電視原聲帶 讀丁亞民導演筆記書  王蕙玲編劇的劇本書  張幼儀回憶錄  林徽音文集...

追尋他們的身影 他們的文人精神

整個身心 完全浸沉在這部戲創造出來的文化氛圍中 不可自拔!

王蕙玲編劇說

"一齣精緻的電視劇象徵的不是一掛收視數字 而是一個地裕豐沛的文化生命力 正因為它在電視的頻道上 它具有通俗性 它屬於所有的觀眾 它所代表的正是你我心裡共同追求藝術與精神的夢想!"

如果電視節目代表的正是你我心裡共同追求藝術與精神的夢想

轉開現在的電視節目 究竟追求了什麼樣的藝術與精神的夢想?又或者 臺灣人現在的藝術與精神的夢想到底是什麼?

 

黃渤主持49屆金馬獎時 一句脫口而出的玩笑話:"導演只負責喊卡 導演憑什麼" 這句話 聽在當年評審團主席劉德華的耳裡 就是李組長般的眉頭一皺...

導演 導演太重要了 他決定了一本好的劇本 將來是否會成為一部好戲

他將呈現出整部戲的風格與走向 能不能講出這部戲的精髓與情感

王蕙玲找丁亞民來導演這部戲主要著眼點便是:

"解讀劇本 是他最珍貴的一種能力 他自己也是編劇 所以很容易便能讀進劇本的骨頭裡 懂不懂是人間四月天這部戲最重要的事

不懂 就算領軍千萬也是行路難

能懂 輕舟已過萬重山"

於是丁亞民導演出的人間四月天不是懷舊的歷史劇 它講述的是一段黃金歲月 青春戀情

它講述自由 追尋 抉擇 與承受 

徐志摩向張幼儀要單身的自由 尋訪"茫茫人世中唯一之靈魂伴侶"

張幼儀活出另一個精彩人生 被迫或主動追尋不做一個人生在一條街便走完的女人

林徽音經過理性耙梳後對於感情的抉擇

陸小曼承受失去世上最愛她的男人痛苦後的破繭重生

整部戲 沒有誇張如呼巴掌 瘋狂嘶喊戲劇表現

有的是不著痕跡的煽情;

簡單的劇情可以是動人的 無言的相對不輸於窮吼鬼叫 一捧茉莉花的情感恐怕更勝於十幾個耳光

人間四月天它就是單抽著一根線 牽動著是觀影者的神經 抽紗似的引出觀影者相思的酸

徐志摩之於陸小曼 張幼儀之於徐志摩 林徽音之於梁思成... 

看戲者 都可以在這部戲裡找到與自己人生感情相呼應的部分

這也許就是這部戲 至今仍能令我念念不忘的厲害所在

末了 來個音樂回味一下吧

 

arrow
arrow

    懶 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